Monday, August 20, 2007

Weimarer Nationalversammlung / 威瑪制憲國民大會:遲到七十年的晚班車

Weimarer Nationalversammlung 1
原名:工人、市民、農民與士兵們
作者:César Klein (1876-1954)
年代:1919
尺寸:65 x 95 cm
內文:所有德國的工人、市民、農民與士兵們,聯合在國民大會之下!


1918年11月革命爆發後,德皇威廉二世被迫流亡荷蘭,社會民主黨及獨立社會民主黨人組成臨時政府接掌國政,德國的國家體制就此從帝制過渡到共和。但對於未來的政府體制,革命陣營本身產生了歧見,俄羅斯模式的蘇維埃政權,或是西歐模式的議會民主政府?後者在爭辯中成為主流意見,臨時政府召開制憲國民大會以建構議會民主憲法的提案,並得到工人士兵蘇維埃全國會議的支持。藉由召開國民大會的方式行使制憲權,擬訂適用於全德國的憲法,有其聯結1848年法蘭克福制憲國民大會的象徵性意義。該次大會因各君主國的強烈抗拒而以失敗收場,但這次再也無任何反動君主橫亙於前,國民主權於1919年終於成為決定憲法走向的最高意志。

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於1919年1月19日舉行,所有成年男女均享有平等的選舉權。該次大選共選出421名代表,其中37名為女性。在席次分配上,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黨、德國民主黨等三個在意識形態光譜上相對溫和的「中間政黨」依次占有37,9%、19,7%、18,6%,總計約75%的絕對優勢而得以主導議事的進行。為迴避首都柏林的政治騷亂,國民大會於2月6日改在「文化首都」威瑪開議,威瑪制憲國民大會及威瑪憲法之名即由此而來,該會至7月31日通過憲法草案,9月30日返回柏林,並於隔年5月21日正式解散。這段期間內該會除行使制憲權外,同時亦具備臨時國會之性質,因此曾議決若干租稅法的法律案並追認凡爾賽和約。儘管在議事過程中各方對於憲法具體內容曾存在嚴重歧見,但該大會最終仍能成功議決一符合憲政潮流的進步憲法典,實現先賢們70年前為德意志民族建構一民主憲政統一國家的遼遠夢想。1933年的悲劇,至少在這個時點上是全然沒有道理預言其存在的。

後記:
這個系列是我的新嘗試,不過點子是從文革小兵那邊來的。原本只是想在網路上找一些漂亮圖片,搭配自己寫的零碎扎記,沒想到後來找到一大堆威瑪時期的政治宣傳材料,才想到以這些政治文宣為主,反而是比較有發展性的寫法,而且這些花花綠綠的東西好像多少有點裝飾效果,為這個部落格帶來不少吾友Y君一再指陳嚴重欠奉的生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