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0, 2007

【轉錄】泰國兵變的土耳其模型

Origin Posted by Roodo 2006.9.25

反民主的民主守護神:泰國兵變的土耳其模型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持續一年的泰國政治亂局,在一日之內由一場兵變清場。對上次民主選舉反應冷淡的「民意」,居然以八成支持力挺兵變,認為它既解決了民主制度不能解決的問題,又懂得「還政於民」,無損於「人民力量」的完整,簡直是民主守護神。要全面掌握這個奇怪的邏輯,我們應參考土耳其的故事。

軍隊制衡﹕「土耳其民主」的「第四權」﹖

土耳其是西亞最早實行民主選舉的國家之一,但那支龐大的百萬大軍(以及職權獨立的總參謀長)喜歡干預政局,幾乎每十年一兵變。人民卻把軍隊視為最可靠的公職人員,對歷次兵變一面倒認可,反而對民選上台的政客寄予犬儒式嘲諷。美國布殊和戈爾的問題選票不能由民主機制解決,司法機關就一錘定音﹕這個角色在土耳其,就換成了軍隊。土軍為顯示干政不是為私利,自命為捍衛國父「凱末爾主義」的衛士。每次策動兵變的官方原因,都是「現政府違反國父遺訓」。例如1997年的兵變,源自總理伊蘭巴汗的激進伊斯蘭政策,軍隊認為那扭曲了凱末爾的世俗主義﹔又如1960年的兵變,源自執政人民黨政府拒絕干預通貨膨脹,造成社會動盪,違背了凱末爾的「國家主義」(statism)。值得留意的是土耳其兵變有「進步」的潛規則,包括軍隊出動前會公開知會政要,1997年那次甚至未正式行動,政府已垮台,因此被稱為「後現代政變」﹔土軍接管權力後一般迅速還政於民,不過會重設遊戲規則﹔發動兵變的都不是年輕激進軍官,而是「穩重」的高層。這次泰國兵變,就頗有土國影子。

民主化過程的宏觀調控機制

上述模式的理據,就是民主化在一人一票以外,還需要其他宏觀調控,否則中央和地方、富人和窮人、新移民和原住民之間的矛盾就容易失控。美國立國初年的政制今天看來也相當不民主,開國總統都作風獨裁,只是制度不斷修正,才有今天的民主和穩定。如此立論大概是政治正確的,但軍隊干政自然不是唯一答案。各國都知道這個民主悖論,回應方式不外四種。第一是「民主條件過渡論」,認為必須逐步擴大民主才能保持穩定、才能測試最有效的制度,特別是東方各國有見英美如此步步走來,也希望抗拒「一步到位的民主」。第二是讓大國成為宏觀調控的機制,例如加勒比海民主多受美國訓政。第三是依靠軍隊、王室、宗教領袖等國內權威進行調控,像土耳其、泰國、柬埔寨、伊朗等國確是有民主制度,但「必要時」可以推倒重來。第四是設計針對族群、城鄉、地方撕裂的憲政,像美國憲法那樣,確立多重制衡的原則。泰國民主的問題,只是沒有完善的框架規劃。八成民意不是反對民主理念,不是滿意軍隊干政,不過是支持由第三到第四類民主的過渡。

1 comment:

  1. Origin Posted by Roodo 2006.10.1

    關於泰國政變資深記者杜念中在蘋果日報發了一篇報導,一篇評論,剛好對沈旭暉的民主監護人模型提出絕佳的反論,我轉錄如下。因為蘋果有會員制,我就不加超連結了,有興趣者可自上蘋果網站。

    泰國老王鬥垮剽悍總理」﹖

    有人說這次泰國的政變像場家家酒,沒有開一槍,沒有流血,區區20幾輛韓戰時期的猛虎戰車,就推倒了戴克辛政府。曼谷的中年以上的市民對這次政變多少有點失望,因為和以往相比,這次政變味道差了許多。但是對國際觀察者來說,民主化的泰國,政變老早該進了博物館。如今坦克忽然開上街頭,令人錯愕不已。

    泰國在20世紀以出產軍事政變著稱於世。但是1991年後,政變久不復見。有人認為全球化的風潮席捲泰國,各種自由化措施,造成了中產階級的壯大,軍人角色日漸削弱。冷戰結束後,泰國外來威脅驟減,內部則是共產黨式微,軍人在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大幅縮水,只能以宣示做好職業軍人,爭取社會的認同。這次政變的發難者宋提就是職業軍人,平常看不出政治野心。總理戴克辛曾提拔過他,賦予他剿平泰南穆斯林反抗軍的任務。本身為穆斯林的宋提即便在如何處理穆斯林的問題上與戴克辛意見不合,但要是沒有更高的授意,大概也沒有膽量發動政變。

    宋提曾批評戴克辛對泰王不尊重,他發動政變之後立刻獲得泰王的背書,現在組織過渡政府考量總理人選時,王室的影子又隱約可見。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泰王蒲美蓬在幕後指使,但是各種跡象都指向蒲美蓬與這次政變關聯密切。泰國自1932年以來就是君主立憲的政體,但和英、日及許多歐洲君主立憲國家不一樣的是,歐日國家的君主只是虛位元首,而泰國國王卻始終對政治保持隱而不彰的影響力。泰王對政治的影響並不透過政府政黨體制,而是在現存制度之外建立無形的關係網。親王室的人分布在中央文官系統、地方政府、軍方、政黨和民間企業,這些人心向王室,王室也透過這些代理人發揮它的影響力,微妙地貫徹他的意志。

    但自從戴克辛上台後,總理辦公室與王室的衝突就不斷發生。戴克辛野心勃勃地建立遍布各地的泰愛泰黨支部,且調動軍中人事,培養親信。更重要的,戴克辛與泰王一樣,努力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關係網,和王室不斷競爭摩擦。現年78歲的蒲美蓬登基已60年,正面臨交位問題,在戴克辛咄咄逼人的形勢下,自然感到威脅。戴克辛執政5年間,王室多次把因與戴克辛意見不合而遭罷黜的官員,調到王室所屬的樞機院擔任顧問,也把批評政府的官員召到左右。王室與總理的關係緊張由此可見。

    2005年初,泰王老親信、擔任過多年總理的元老政治家普瑞姆,公開批評戴克辛對泰南穆斯林的鐵腕鎮壓,敦請總理接受泰王的建議,對泰南改採寬容政策。戴克辛隨後成立全國和解委員會,但這委員會幾乎全為國王人馬,儼然變成第二個政府,且公開和戴克辛唱反調。2005年6月戴克辛在連任之後,立即對南部3省頒布緊急狀況令,形同戒嚴。這是戴克辛對王室最明顯的反擊。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今年6月,在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下,戴克辛向泰王保證,為了社會免於繼續分裂,他決定不尋求連任。但是幾個月下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將來戴克辛會淡出政壇。

    11月大選即至,如果沒有意外,戴克辛一定再度連任總理。反戴克辛的勢力再不採取非常手段,就沒有機會了。千萬不要以為發動政變的宋提將軍有什麼救國救民的偉大願景,國王人馬的幕後運籌才是政變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再好的政變都傷害民主

    泰國自1932年採取君主立憲政體以來,總共發生過18次軍事政變。對於一個沒有外患,嚴重內亂的中立國軍隊來說,發動政變幾乎成了軍隊的主要工作,在國內、國際都惡名昭彰。 軍隊歷次發動政變的理由都是堂而皇之,但是後果卻不堪聞問。這次政變的理由亦復如是,軍人誓言要驅逐貪腐政客,要推動改革,終結腐敗的政治。之後他們會舉行民主選舉,還政於民。但是充斥於泰國的裙帶政治和腐敗的官僚行之有年,並非始於戴克辛,軍方又有什麼辦法能夠迅速的扭轉乾坤,化腐朽為神奇呢?

    如果軍方不能提出改革的時間表,拿出足以說服人民的策略,那證明了軍方只是藉反戴克辛之名,行奪權執政之實。這樣的私心自用必然遭致人民的反對。1991年發生的軍事政變,最後結果就是全民上街示威,要求軍人把民主還給人民。泰國社會目前陷入分裂,反對戴克辛的人無計可施,發動政變趕走戴克辛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但這充其量是用錯誤的手段達到「正確」的目的,手段不正最終會傷害泰國的民主,把泰國往回推50年。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