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京奧開幕二三事



於京奧開幕,看到兩則趣聞

自由時報今天的報導

繼京奧開幕炫目煙火的電視轉播畫面,遭踢爆是合成造假之後,奧運開幕再爆九歲的小女孩林妙可在台上的演唱是對嘴的「假唱」。林妙可在開幕式中演唱「歌唱祖國」,外界大為驚豔,隔天並登上「紐約時報」頭版,但開幕式的音樂總監陳其鋼接受「播播視頻」訪問時坦承,林妙可獨唱的聲音,其實是另一位就讀北大附小七歲女孩楊沛宜的聲音。陳其鋼說,代唱的原因「主要為了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不容出任何錯誤」,所以用外形更好的林妙可,這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領導所作的決定。陳其鋼解釋,導演張藝謀對出鏡形象要求很高,在長相、表情等方面都要最好的。試音了很多孩子,「林妙可的聲音不行,但形象很好,表演能力很好;楊沛宜是嗓子非常感人,唱的非常好,無可挑剔,但牙齒長得不好看,為了國家利益考慮這樣做,對這兩個孩子應該是公平的。 」消息傳出後,大陸網民怒批「要丟人回家去,別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醜!」「老謀子敢在世界人面前作假,都是老共給他撐腰,還不知有多少內幕在騙老百姓」、「真的為這兩個孩子感到同情,純真的孩子就被這些世俗的大人給害了」。

眉批: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萬歲!科科


中國博客杜車別的感想

总体印象:做作有余,自然不足;俗恶有余,典雅不足;色彩有余,清淡不足;刻板有余,灵动不足;拼凑有余,醇粹不足;符号有余,神韵不足;促狭有余,雍容不足;这从表演的气质上,更适合于表现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给我的感觉就是浓烈,刻板,僵硬,程式化,狭隘化,尽管他们的传统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古代学去的,但无论从服装还是其他方面,整体气质上都变得小气了),而不是我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宽舒从容,行云流水,飘逸灵动,清淡典雅,条理自然,又不显刻意呆板这也说明中国主流的气质已经越来越日本化了,也是可悲的事情。

眉批:原來張藝謀拍出「英雄」、「滿城盡是黃金甲」那種令人髮指的電影是日本人害的!(筆記)

Sunday, August 10, 2008

石教授肯定比本人短

眾時代這個網站還真是個有趣得很,主筆群的價值光譜橫跨幅度本身就是個趣點,竟然可以從大力爭取新移民人權的基進學者廖元豪橫跨到奉靈糧堂式基督教教義為圭臬高舉婚姻家庭價值的彭惠仙,也可以從致力於左翼反全球化論述建構的林深靖橫跨到以小布爾喬亞文化風格為傲的半吊子有國際觀人士陳文茜。如果要我來猜的話,這票人的共通底層建築不外就是那個有人堂而皇之說得出口,但有人基於自己的意識形態位置拉不下臉來明說的中國民族主義。當然我這樣講,進步人士大概又要該該叫說這是深綠基本教義派不著邊際、未明問題關鍵、視更迫切的弱勢保障議題於無物的國族動員吧。

大眾時代另一個趣點在它所收納的文字,有些很有參考價值,足可為我們這些僭稱為台灣派部落客的嘴砲人士提供珍貴的嘴砲戰資材,有些就真的是好笑,我好像寫過這方面的酸文不止一次了。今天又看到一篇上個月的舊文:群起批中國台北,朝野自曝其短,作者是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先生,該文主旨是在評論所謂的中國台北事件,其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首先,事件發展至今應該是(但卻不是)最引人注目的矛盾,正是台北朝野與官民之間沆瀣一氣的模樣。對所有民主理論家而言,社會凡出現毫無異議時,都有思想戒嚴或政治洗腦的嫌疑,何況還是人數多達2000多萬人的一個一天到晚誇稱自己是自由民主的社會?

的確,台灣所自詡的民主,從未曾對「中國台北」這類語法尊重或寬容過,真的大家都在乎新華社使用中國台北的稱呼嗎?但在沒有人敢表現成反對台獨的台北政壇上,異議者於是願意自我審查而噤聲,毫不稀奇。所以反而是國台辦發言人提醒台灣這些吵吵鬧鬧的政客,在奧會活動範圍外,新華社與中央電視台根據大陸當地的習慣進行報導,本無矮化意圖。換言之,在大陸語境裡,溫家寶所加油的「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兩者之間並無衝突。

(中略)

台灣朝野面對「中國台北」出現的集體劃一反應,無非是自取其辱,自曝其短:一方面顯示台灣沒有民主包容精神,不但不寬容自己內部有不同意見,也不相信(更不接受)別人內部會有不同於自己的習慣;二方面,說明台灣對九二共識的理解並非求同存異,只一廂情願主張對岸接受自己把中華與台灣之間劃等號的政治需要,卻不肯接受對岸把中華與中國等同的習慣。

其實用兩個聯結就可以釘死這個論點了:

北京奧運官方網站上的「中國台灣」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

最後再補一句好了,不管其他台灣省民怎麼想,至少我們這些為數近一千個僭稱為台灣派部落客的頑劣嘴砲人士從來沒有加入所謂「台北朝野與官民之間沆瀣一氣」力挺中華台北稱號的不滿行列,石教授口中的意見集體性不知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未經同意戴保險套強行插入和未經同意不戴保險套強行插入都是侵害性自主決定權,為了避免後者而選擇前者怎麼看都不是好主意。

本於PTT西斯板鄉民的精神,本人的長度足足超過三十公分,所以說到自曝其短這件事,那石教授肯定比本人短。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讓人毛骨悚然的史事



近在看華東師範大學高華教授的中共黨史專著: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上海師大蕭功秦教授點明該書主旨為:「本世紀二十年代進入中國的布爾什維克革命,一開始具有蘇俄式的羅曼蒂克政治色彩。在經歷一場延安整風洗禮之後,中國革命從一個羅曼蒂克的翩翩少年變成更嚴酷、更冷峻的成年人、他既浪漫又務實,既具有詩人的抒情性格,又具有斯巴達式的堅韌,既充滿中國式的大同理想,同時又略帶傳統農民的偏執氣質」,但蕭教授說這是一種「殘酷的美麗」,我是完全感受不到的,相反的,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毛骨悚然,我第一次體會到,「革命是一架噬血的機器,就是靠不斷地吞食它的子女維持自已的生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930年春初,毛澤東以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的身分,在江西蘇區發動了鎮壓所謂AB團的肅反運動,運動中有幾段記述特別讓人發毛:

1930年10月,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攻佔吉安,旋又退出,毛並動員彭德懷在打下長沙後退出。毛的這些舉措在部分紅軍指戰員中引起不滿,軍中一時思想混亂。為了消除軍中的不穩定情緒,毛在率軍退出吉安後,於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在一方面軍迅速發動「快速整軍」——其主要內容就是在師、團、營、連、排成立肅反組織,捕殺軍中地富出身的黨員和牢騷不滿分子。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在四萬多紅軍中肅出四千四百餘名「AB團」分子, 其中有「幾十個總團長」(指AB團總團長),這些人都遭處決

12月7日下午,時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肅反委員會主席的李韶九代表總前委,到達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富田,指導江西省行委實施總前委關於肅反的部署。李韶九向曾山(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和陳正人面交了毛澤東的指示信,隨即將省行委和紅二十軍八個主要領導人段良弼、李白芳、金萬邦(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長)、周冕(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長)、謝漢昌(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劉萬清、任心達、馬銘等人予以逮捕。李韶九對這批同志施用了「打地雷公燒香火」等多種刑法,被打同志「皆體無完膚」,「手指折斷,滿身燒爛行動不得」,有的人被當場折磨致死,而每一次用刑都有李韶九在現場指揮。據當時資料記載,被害同志「哭聲震天,不絕於耳,殘酷嚴刑無所不用其極」。12月8日,李白芳、馬銘、周冕的妻子來看被拘押中的丈夫,也被當作「AB團」抓起來,被施以嚴刑「用地雷公打手,香火燒身,燒陰戶,用小刀割乳」。 在慘酷的刑訊下,段良弼供出李文林、金萬邦、劉敵、周冕、馬銘、任心達、叢允中、段起風等「是AB團首領,並供出紅軍學校有大批AB團」

毛澤東堅持認為「肅AB團」均是有根有據的。他說:紅軍中「AB團」要犯的口供「多方證明省行委內安了江西AB團省總團部,段良弼、李白芳、謝漢昌為其首要,總前委為挽救贛西南的革命危機,派李韶九同志前往富田捕捉」。毛認定段良弼等為「AB團」首犯乃是證據確鑿,他說:「如果段、李、金、謝等是忠實革命的同志,縱令其一時受屈;總有洗冤的一天,為什麼要亂供陷害其他同志呢?別人還可以亂供,段、李、金、謝這樣負省行委及軍政治部主任責任的為什麼可以呢?」 毛明知將段等定為「AB團」全靠刑訊逼供,卻對刑訊逼供無隻字批評,反而指責段等不能為革命一時受屈,而不能為革命受屈,就一定是心中有鬼,照毛的邏輯,只要段良弼等自己承認是「AB團」頭子,即可證明彼等系貨真價實的「AB團」——毛的這種邏輯和思維方式,成為日後極左的審幹肅反的常規思路,是造成冤假錯案連綿不斷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

面對國民黨軍的巨大壓力,毛澤東依然冷血地「肉體消滅」這些只不過是跟毛有意見衝突的老同志們,這讓我很不舒服,這種看歷史記載冒出來的嚴重違和感,上一次出現記得是國二升國三暑假讀柏楊版資治通鑑,讀到唐末黃巢之亂的時候,下面這兩個段落是沒有翻譯過的文言文,但威力依然:

巢益怒,營于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于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咸被其毒。(資治通鑒第255卷,僖宗中和二年,公元八八二年)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資治通鑒第256卷,僖宗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

在網路上還查到用語更驚悚的段落,典出舊唐書:

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黃巢傳)

毛澤東肅反和黃巢集團食人當然不是同等事,不能類比,但給我的惡寒感卻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