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02, 2007

對某文章的評論

看內地時報上個月十八日的一篇投書,作者是該質報近來力捧的所謂第三社會黨推動者周奕成先生。


世界性就在台灣

台灣原本就是世界的島嶼。四個世紀以來歷經歐洲與亞洲帝國主義的殖民,上個世紀後半期以來,又置身在太平洋兩岸的陸權與海權國家的地緣政治交界。這樣的島嶼,本來就是非常世界性的。外來血統、外來語、外來物、外來文化,隨處可見的例子,都證明台灣是世界的島嶼。

台灣從來不曾被世界所排除,也不會被世界所遺忘。但是我們一直存在著被世界排除和被世界遺忘的焦慮。非常弔詭地,這是因為我們在戰後歷史上歷經了兩個階段的台灣純化運動。兩個階段的台灣純化,分別是由外來政權與本土政權所推動的。

台灣戰後兩個社會的權力集團,都曾企圖將台灣的歷史純化。一九四五年之前,生活在台灣的約有六百萬人,可暫且叫做第一社會。在一九四五到四九年前後,隨著國民黨軍隊來了兩百萬人,稱做第二社會。第二社會的政權號稱代表全中國,因此以「中央」的少數人統治著「本省」的多數人。其後四十年間,代表第二社會的國民黨政權進行著消除台灣之世界性的意識形態計畫,也就是用台灣是中國之一省的神話,來取代台灣是世界島的事實。配合著台灣政府在國際上的逐漸被孤立,以及台灣人民在資訊、經濟活動及交通旅遊的被封鎖,台灣的世界性一度消失或被遺忘了。

一九八○年代後期,台灣解開了自己的枷鎖向世界開放。九○年代,台灣的第一社會逐漸獲得其做為多數人所應得的政治權利,公元兩千年民進黨執政了。代表第一社會的民進黨政權,確實是本土的,也是民主的,但是她另有一套游移在開放多元與封閉獨斷之間的意識形態計畫。掌權的第一社會菁英,一方面宣稱台灣是世界島,但卻有一小部分人想要把台灣進行另一次純化──消除華人性的純化。他們說中華文化是外省人帶到台灣來的,中華文化是落後的,也使得台灣人在意識上無法脫離中國的影響,因此要進行台灣文化的純化。他們忽略了這個事實──台灣的華人性或中華文化,並不是外省人或國民黨政權帶來的,而是本來就在這裡的,早就跟著我們的祖先一起來的。台灣沒辦法純化。

台灣並不需要純化。台灣的歷史非常混雜,不需要純粹性。追求台灣的純粹性,最終都是徒勞無功。這可以從台灣與亞洲的關係來理解。台灣屬於亞洲。亞洲的本質即是沒有本質。亞洲的本質是多元、豐富、混雜。稻米文化、儒家文化可以算是亞洲的特色,但也並不代表整個亞洲。

台灣和亞洲的關係太密切了。不必追溯到南島民族的遷徙,光是看台灣歷史上最近一個階段的漢人移民國家,就知道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命運是緊緊相繫的。一九四三年,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的最末階段,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採取跳島戰術,從澳洲北上反攻,本來選擇在福爾摩沙與日軍決戰,後來選擇了菲律賓的呂宋島而跳過了台灣。菲律賓承受了慘重的傷亡,而福爾摩沙則幸運地沒有成為殺戮的戰場。後來幾十年,人口為台灣三倍的菲律賓,發展卻遠落後於台灣,替台灣受難的菲律賓人還成為台灣人的外勞和幫傭。

一九五○年,韓戰爆發,由於美國擔心共產黨力量伸入東南亞,於是派出第七艦隊防禦台灣海峽,逃到台灣而搖搖欲墜的蔣介石政權才獲得喘息機會;次年簽訂的舊金山合約是強權的特意安排,將台灣的地位模糊化,遂使得台灣獲得了成為一個國家的機運。韓民族的內戰讓台灣有機會脫離共產中國的控制,而能夠在冷戰體制鬆動以後發展出華人世界的唯一民主。台灣的命運,怎麼不是與亞洲的命運、世界的命運緊緊相連呢?

台灣與亞洲的關係,對於台灣的國際參與是大重點。台灣必須要認識亞洲,要欣賞亞洲、感謝亞洲、尊敬亞洲、認同亞洲。台灣人理解亞洲,就會欣然接受自身的混雜性。放棄對純化的無謂追求,也就是肯認自身的世界性。世界性本來就在台灣,台灣不會脫離世界。多元、豐富、混雜就是台灣的主體性,也是台灣的世界性。台灣參與世界的口訣是:開、放、開心、放心。
(作者為第三社會工作室召集人)




不才劣者花了寶貴的四十七秒鐘,用了千分之一的灰白色腦細胞思考後就發現了若干論證上的問題:

其一是所謂的第一社會和第二社會很簡單就可以提出很多反例質疑啊!像家父家母是二二八那年出生、故居在苗栗海線的河洛人公務員,他們的政治意識型態簡言之就是2000年之前李登輝詮釋下的台灣國民黨路線,對中國新黨或民進黨的政治主張都嫌惡無比。這樣說來他們到底是屬於那一個社會啊?

其二是蔣幫國民黨「轉進台灣」時帶來所謂的第二社會成員什麼時候暴增到二百萬人?一般的說法不是軍人約六十萬,其餘的公教人員連帶其家屬約四十萬人嗎?

其三是所謂的第二社會統治下台灣喪失了其世界性,似乎也不是如此吧?至少在經濟活動上台灣被整合進了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分工體系,政治上則臣屬美國構建的全球圍堵共產主義體系,如果這樣不算是有世界性,那到底世界性的定義是什麼呢?

其四所謂代表第一社會的民進黨政權對中華文化的敵視與排除,這也是周先生看了太多奇美小妹大或2100掏哥開獎自己編織出來的擬似稻草人吧?台灣派整天在講的文化主體性重點是在捨棄中華文化這個發明才一百年左右的中國民族主義政宣術語,而以「漢文化」這個相對較中性精確的概念來指涉台灣這個國家所內含眾多異質文化中最為強勢的那一個。周先生過去當過DPP黨工也作過DPP政府的高級公務員,怎麼會連這個台灣派ABC也掌握不了?

其五是所謂的麥克阿瑟捨台就菲與日軍決戰論,對二戰史也犯了基本的認識錯誤。要知道太平洋戰爭末期美國海陸軍對於進擊日本帝國本土的戰略方向出現了重大歧見,以尼米茲海軍上將為首的美國海軍主張中太平洋路線,以台灣為攻擊對象並在攻佔後繼之為進軍日本本土的基地;以麥克阿瑟陸軍元帥為首的美國陸軍則力持西南太平洋路線,擇定菲律賓為下一階段的登陸目標。戰史研究者一般公認中太平洋路線較具備軍事上的合理性,西南太平洋路線則帶有濃厚的政治正確考量,麥克阿瑟個人的面子問題(「我會再回來」)在這一點上扮演了決定性角色。所以說麥克阿瑟捨台就菲根本就與史實不符,麥帥朝思暮想的本來就只有菲律賓啊!至於把菲人傷亡慘重聯結到菲國後來國勢江河日下,也完全與普遍為人所接受的說法不同,戰後若干年的菲國仍屬東亞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直到後來形式上的民主體制卻缺乏實質的民主精神以及土地改革未竟全功才導致菲國治理失敗

上面這些疑點無甚高論,大概只要具備大學層級的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通識就可以不費力地指出來吧!這樣看來,周奕成先生想要在所謂的藍綠對決外走出建設性的第三條路,恐怕還要更努力不只一點才行啊,科科!

延伸閱讀
2ccoasis:沒有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