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6, 2007

John Keegan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天把John Keegan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德譯本讀完了,有些感想:

John Keegan,現年73歲的英國重量級戰史學家,歷年累積下來的相關著作,質量都堪稱驚人,對軍武迷來講(不包括我這種三腳喵),為這位老先生殺傷自己荷包的程度,套用某強者曾用過的說法,叫做「可比擬英國遠征軍1916年索穆河會戰傷亡數般的慘烈」。不過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是,Keegan著作在台灣的漢譯本並不多,我印象中就只有星光出的圖解戰史系列中介紹二戰德國武裝親衛隊那一本。這種稀少性相較於另一位英國戰史學家李德哈特就更是明顯,或許是後者有已故的鈕先鍾先生加持的關係吧。

李德哈特也曾對一次大戰作史,台灣麥田出版社大約在2000年前後出了漢譯本。另外聯經出版社在2004年為了幫自主公民們和公共知識份子們的反軍購活動造勢,也急就章地出了另外一本知名的一戰書:Barbara Tuchman的The Guns of August。這三本處理相同主題的書拿來比較,簡言之可用兩句話交代過去:戰史專業性上,李作>K作>>T作;非軍武迷讀者的可讀性上,T作=K作>>李作。李作詳細地交代了各場會戰的前後經過,K作僅述其重要梗概,比如說日德蘭海戰一事,李作以專章詳述各個時點英德兩國海軍的戰術動作,K作則僅置於海戰一章中的一節。不過這也給K作帶來了高度的可讀性,記得初讀李作時差點讀到睡著,讀K作時則有如同讀T作般的那種彷彿可以不間斷讀下去的流利感,但說到專業性和全面性,新聞記者完成的T作則又遠遠不如科班出身的K作了。所以如果就推廣一戰史這個台灣讀者相對陌生的領域來講,K作應當是三者中最為上選者,然而遺憾的是,在大師眷顧和政治考量的夾擊下,正是K作無法在台灣出版漢譯本。一個心儀已久的讀者也只有在若干年後,在國外圖書館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方得一窺該書的全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