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5, 2010

純種中國人的道統

大教授(空一格)石之瑜又有新作:
兩岸統一,水到渠未成

為這篇評論作摘要很簡單
大概就是兩點
一方面高度評價祖國政府兩年來採用的統戰策略
另一方面則善意提醒祖國政府不可過度樂觀
因為中國台北馬區長仍有偏安思惟
是以馬區長對於祖國統一大業並未全力襄贊

這兩點我沒意見
比較有趣的是(空一格)石教授提出南宋一例作為史證:

馬英九是北京在台灣最重要的投資,但是馬英九絕對不會推動統一。他將兩岸關係經濟化的意圖,當然是著眼於選票,一可以緩和台獨騷擾,二可以維持台海穩定。無巧不成書,北京採取同樣步驟面對兩岸,一可以免於刺激台灣人的反彈情緒,二可以配合國內改革開放。

只知有金遼不知有宋

其結果,不但台灣人已經沒有任何的統一意識,甚至不解統一為什麼繼續在北京的議程上庸人自擾。這就造成北京在投資台灣人的情感之餘,依舊是動輒得咎,台灣人把中國當成笑話而嗤之以鼻的習慣,並未因為中國崛起的印象高漲而調整。

這種先求穩定治理內部再徐圖統一的想法,鑒往知來可以回溯到南宋。當時偏安江左,日久北國百姓只知有金遼,不知有宋,較之於1980年代後國民黨改采革新保台的偏安政策,不圖統一,以致如今多數台民不知自己為何應是中國人,若合符節,馬英九正是此一轉變的典型。

南宋建國初期以穩定治理為優先國策是沒錯的
當時強求武力統一只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
不過(空一格)石教授的陳述會讓人產生一種印象
貌似南宋軍政要員就這樣消極不作為
置神聖的統一大業於不顧
以致北國生民就此遺忘大宋威儀

這個史證當然是錯的

南宋享國短短153年
不計首任帝趙構一朝(在位35年)
對於北方發動以規復故土為目標的大型軍事行動就有四次

隆興北伐 (1164A.D.)
開禧北伐 (1206A.D.)
聯蒙滅金 (1234A.D.)
端平入洛 (1234A.D.)

除了第三次獲得形式上的勝利
(但在戰略上則失去對世界強權蒙古的緩衝國)
其他三次最後都變成嚴重的軍事災難

那麼
台大教授(空一格)石之瑜為何會對該等史實避而不談呢?

答案很簡單
其人或無史識 僅通南宋國史皮毛
又或無史德 曲筆以求存
兩者必居其一
實不負純種中國人傳承五千年的深厚道統

4 comments:

  1. 不知有宋,是假的嗎?

    ReplyDelete
  2. 我覺得版主應該是誤解了石教授的文句了。

    石教授應該是對馬政府的作為感慨不已,提醒馬總統不要忘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ReplyDelete
  3. 是啊
    我發文以後再看了一下
    十隻魚的文意其實也沒寫死

    不過看到他寫的東西
    不借題發揮酸一下
    委實不痛快啊

    ReplyDelete
  4. “當時偏安江左,日久北國百姓只知有金遼,不知有宋,較之於1980年代後國民黨改采革新保台的偏安政策,不圖統一,以致如今多數台民不知自己為何應是中國人,若合符節,馬英九正是此一轉變的典型。”

    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
    首先宋朝和1980年国民党有时间和观念的根本不同。

    宋朝人,根本没有民族主义这样的概念。所以“ 北國百姓只知有金遼,不知有宋!”这样的观念自然会形成。
    那时候的人民缺乏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感受。
    有色人种 民族主义的兴起
    是欧洲殖民以后,殖民地人民受到白种人屠杀 虐待伦为奴隶,后才翻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民族,国家和民族利益与自己的幸福的联系。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