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1, 2009

司馬文武 V.S. 彭明敏

到兩篇針對性的評論
事主是江春男/司馬文武和彭明敏
貌似有點火藥味存在
兩支健筆能不能繼續互發戰文戰下去呢?
三八如我,可是非常期待下一集出現的
蔣幫國民黨把吃屎當常態的老梗畢竟有點膩了

對於彭明敏先生最近出的新書
司馬文武先作了點評論
(原始出處我猜是內地時報的副刊,懶得找聯結了):

記不清誰用這種方式形容名人回憶錄,他們擁有波浪洶湧的一生,寫出來的回憶錄卻像被曬乾的衣服,乾扁扁的,只談理想和奮鬥,看不到真實人生。沒有生活、家庭、感情和恩怨衝突,不敢談內心的脆弱和掙扎。缺乏感情的感染力,難以引起共鳴,企業家和政治人物的傳記,大都屬於此類。最近,讀彭明敏回憶錄《逃亡》一書,在感動之餘,也有不少遺憾。

彭明敏學養風度氣質三者具備,不僅在獨派大老中鶴立雞群,即在同一輩知識分子也少人能出其右。他的一生充滿傳奇,逃亡海外三十多年,後來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但他的內心世界,包括家人、朋友、同志之間各種糾葛與恩怨,在他的回憶錄中幾乎找不到影子。

政治不是一切,理想的背後一定有感情動力,寧願冒生命危險的革命家,都是被熱情所驅策,但熱情是易燃物,一經碰撞就有火花,愛火、怒火、矛盾、衝突、對抗、中傷。在流亡中,人際關係特別緊張,在革命洪流中,人人都獲得某種程度的解放。不論海外台獨、中國民運、IRA和當年的ANC,所有流亡團體的分裂和內鬥都是無法避免的。他們的感情和金錢問題,都是選擇中傷和人格謀殺的最好武器。昔日同志變成陌生人者比比皆是,許多人傷痕累累,不堪回首來時路。這一頁風起雲湧的海外台獨運動,至今沒有一本比較客觀而全面性的圖像,實在是一件憾事。

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的《被出賣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trayed)曾被台獨當作主要的啟蒙讀本,許多人以為他是台獨教父,對他是莫大的誤會。他的故事和彭明敏有關,在此順便一提。

一九八九年春天,我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參加傑佛遜學人計畫,每逢週末都到他住的老人公寓喝茶。有一次我很興奮地告訴他一個消息,說他的老朋友彭明敏即將來夏威夷演講,他冷冷地回我一句「你們不可能找到一個比他更會傷害台灣利益的人」,語氣充滿怨恨,我嚇了一跳。

彭明敏逃亡到美國後出版《自由的滋味》一書,柯爾好像出力不少,後來不知何故鬧翻,這是他與台灣關係的終結,從此他幾乎不與任何台灣人聯絡。但他的書卻越來越受歡迎,海內外人手一冊,有如台獨聖經。很少人知道他當時仍然健在,其實他專心研究沖繩問題,早把台灣拋諸度外。

環顧他簡陋的客廳,擺滿沖繩政府頒給他的各種感謝狀,和他自己出版的沖繩歷史書籍,我在談話中發現,他的心思感情都在沖繩,他終生獨身,談到琉球有如談起家人,那是他的心靈故鄉。

他與美國社會格格不入,一生好像都處於一種內在流亡。一九三五年他在日本留學,因緣際會來台北旅行,在台北第一中學擔任英文老師,待了三年多,後來回美國哥大進修,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海軍少尉在哥大海軍軍政大學負責台灣調查小組,當時美軍準備跳過菲律賓直接占領台灣,以截斷日軍補給線。柯爾變成情報軍官,他擅長收集情報,編寫報告,台灣調查組所編的Formosa Handbooks,美軍未派上用場,後來美國軍方把它送給接收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因為他們對台灣也一樣無知。

柯爾先到南京的美國大使館擔任副武官,後來在台北擔任副領事,剛好碰上二二八事件,《被出賣的福爾摩沙》是他第一手的調查報告。他事先對台灣的民情風俗做足了功課,才有如此深度觀察,這是一個情報官員的寫作範本。柯爾回美國後即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日本史,後來轉往史丹福胡佛研究所,最後轉往夏威夷。他曾在七○年代回到台灣一次,但他訪問琉球不下數十次。

他不再談台灣,那似乎是極不愉快的回憶,其中顯然包括彭明敏在內。他對台灣沒有感覺,台獨與否他毫不關心,如果關心的話,可能反對台獨。他只不過在歷史的某一時刻,碰到二二八,寫了一篇調查報告,從此即與台灣沒有什麼關係。他對台獨運動的認識有限,且多以不愉快告終,尊他為台獨教父,會讓他啼笑皆非。

柯爾把所有資料都留給哥大,自己一個人住在老人公寓。一位曾在琉球服役的老朋友帶午餐來找他聊天,飯後我推著他的輪椅,陪他去附近公園散步,想到第二天看見彭明敏時,最好不要跟他提柯爾的事。一九九二年柯爾病逝,享年八十一歲。

彭明敏的大逃亡和他當時的學術地位和社會聲望,使他一到海外就變成公認的台獨領袖,台獨運動獲得莫大鼓舞,士氣大振。但是逃亡是冒險刺激的英雄故事,流亡則是柴米油鹽都得自己張羅的家庭生活。彭明敏與台獨人士共事之後,行事作風、政治理念、經費報銷,大大小小的事都鬧得很不愉快。個人隱私、感情問題,耳語流傳,這種人性煎熬,比政治苦難更讓人痛苦。政治上的敵人可以變成朋友,來自同志的感情傷害,永遠無法復原。

彭明敏參選總統,有人散發錄影帶和傳單,攻擊他的立場和人格,這是他流亡期間與台獨人士結下的恩怨,這一件事使我聯想到柯爾的往事。其實,每一位台獨領袖都有說不完的祕密,這些真實人生,在他們的回憶錄中全被刪除。

海外台獨運動成員都受高等教育,他們都是台灣最優秀的留學生,散布在全世界,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日本到歐洲各國。數以萬計的留學生,直接間接投入這個流亡運動,有人稱他們是「週末」革命家,只有在週末才有時間參加活動,這種高級知識分子的海外運動,在全世界相當罕見。

台獨運動曾經風起雲湧,扁案發生後,地平線上只剩晚霞,那一代人滿臉風霜,滿肚子故事,但談到阿扁均無言以對。期待有一天,有人能用藝術方式,讓這頁史詩般的故事,傳之久遠,而彭明敏的逃亡與流亡必然是其中精彩的一章。


彭明敏先生幾天後
於自由時報民意論壇有如下回應:

文學史上不知從何時起出現「回憶錄」一類寫作,只知有人要將自己一些事記錄下來,讓別人或後代知道。這些事如與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s)有關,似更有意義(若有人欲將自己或別人的隱私揭露,以滿足有「窺見癖」者的好奇則另當別論)。《逃亡》一書,明說是我脫出台灣的過程,它不過是整個「回憶」的一小部分而已,一小撮人的反應卻使我困惑,因有人竟質疑與《逃亡》毫無關係的事,借題發揮,顯然存心攪局和抹黑。例如:扯到我與中國、周恩來、喬治.柯爾的關係,這些與《逃亡》無關,會另文寫出。

某報特派員由美中外交關係解密文件寫到我與中國、周恩來的互動,這裡僅說明,我從未曾「主動」要求訪中,除了國民黨以外,未曾聽過人說我是「機會主義者」。何況,中國不但未「拒絕」我訪問,數十年來直到現在,其高層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請我訪問。又當時台灣有不少人被冤枉受迫害,外國人俠義想營救,有人曾計畫以私人飛機將我家人接走,但不成。對於無辜被害的女性們,有人想以結婚的方式救出,也不成。不能因對象是女性,就說成是我的「情婦」(FBI的「情報」可靠嗎?海外情報不是CIA負責的嗎?)。

另,某八卦雜誌專欄作家竟扯到我與喬治.柯爾的關係。這些與《逃亡》無關的事,可否如法炮製,題外爆料:我一到華府即聽到某人是公認的「國民黨職業打手」,其配偶在「代表處」任職,有的美國國會議員根本不准他進來辦公室。

另,可否題外爆料:任資政時聽到某國安高層人員,如何以離奇可笑的方式,求得其位;去職後還託我使其改派駐某大國的「代表」不成,立場即怪異。

要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生、家庭、感情、恩怨、糾葛」,應該去看其私人「日記」,不是「回憶錄」。以見不得人的心機寫出莫名其妙並且無意義的冗文,或求官不成即立場大變,都無法受人尊敬的。

補充說明:
江春男於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間
曾任國安會副祕書長

戰吧!戰吧!!

2 comments:

  1. 司馬的原文是發表在數字周刊,網路上是看不到(只看得到摘要),要看全文是付費,不知您是怎麼拷到的

    「某大國代表」= 台灣駐加拿大代表

    「某報特派員」=復建中

    復建中的原文:
    http://blog.udn.com/geshela/3078140

    復建中原文提到一件與彭明敏無關的事的原文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01+112009061900409,00.html

    ReplyDelete
  2. To Kaishao:

    我是從PTT2的AAAAAAAA板(俗稱的8A板)
    看到這段無料轉載
    PTT2是目前中國台北區最大BBS站PTT的姊妹站

    同時也感謝陳老師補充的情報(拜)

    ReplyDelete